幼兒在成長過程中,會透過遊戲學習規則及建立輸贏的概念。但當孩子在玩遊戲時輸了,而亂發脾氣,相信父母都會感到很苦惱。尤其,孩子在遇到挫折就出現脾氣,我們該怎樣做呢?要妥善處理孩子面對贏輸的問題,父母不妨參考以下三步教養方法:
第一步:認同孩子的情緒
當孩子輸了的時間,就哭鬧說:「我不玩了!」、「要重頭玩過!」及「我不要輸!」,其實是一種情緒的抒發。建議父母可以回應「我知道你不開心」,並給予孩子擁抱,孩子會透過父母的回應,得到認同及感到安慰。而孩子亦會學習到可以用說話表達自己「不開心」的情緒。
有家長曾問我:「當孩子想哭的時候,應該讓他繼續哭,還是制止他呢?」。其實,孩子不善用言語表達情緒,身體語言是他們最直接表達方法,所以哭泣就是在表達他們的失落及不開心。所以,最重要是父母理解及認同孩子的情緒。否則孩子在下次遇到挫折時,會更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。
如果孩子亂拋玩具、打人或者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,也應制止不恰當的行為。當孩子平伏心情後,父母可以讚賞孩子能冷靜下來,控制自己,讓他明白恰當表達情緒是可以的。
第二步:以身作則「示範」 輕鬆面對輸贏
父母面對輸贏的態度,對孩子有很大影響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,父母會有許多期望加諸在孩子身上,這些期望和要求會在生活中,不知不覺灌輸給孩子。如果父母本身很看重名次及結果,也會影響孩子「不想輸」及看重結果的心態,也會希望透過「贏」和「勝利」滿足父母的期望,並獲得爸媽的肯定及讚賞。與此同時,也會出現緊張及焦慮的情緒,甚至輸了便發脾氣,因未能「取勝」及達到父母期望。
所以,教導孩子「輸得起」,讓孩子明白輸了也沒關係,盡力嘗試及參與更重要,這是需要父母「示範」。父母可以從遊戲中「示範」面對輸了時候的態度,也可透過繪本學習或分享自身的失敗經歷,讓孩子從平常心面對自己的失敗。
第三步:鼓勵孩子享受遊戲的過程
當遊戲完結後,首先討論的不是誰輸誰贏,而是多些提及過程中的樂趣,認同孩子的努力、認真和付出。父母可多回應孩子在過程中的表現,例如「你參與得很投入」、「我們很開心你在過程中不斷嘗試」、「我見到你遊戲時很專心」等。這樣,孩子便會感受到父母著重的是過程中的參與,直接鼓勵孩子參與遊戲時更投入。
建議父母不妨善用以上的教養方法,讓孩子能豁達面對玩遊戲時的輸贏,盡情地享受遊戲的樂趣。
聖基道專業團隊撰寫
聲明:
以上文章版權為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有限公司所有,歡迎轉載,但請必須註明出處。未經本院同意,不得剪輯、擅自更改或作出商業性的公開展示。
文章只作參考用途,家長/讀者宜因應兒童的個別發展情況及按需要應用,本院在任何情況下,均不會就因依賴文章資料或錯誤使用資料而直接、間接或相應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傷而負責。
Comentário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