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聖基道專業團隊

靜觀與實踐(一)

已更新:2020年10月12日




在營營役役的生活中,我們容易不自覺地墮入自動導航模式的「隨意門」-每天的心思就是徘徊遊走在我們放不低或控制不了的 事情,為著未來的工作安排、家庭關係孩子成長、以香港社會紛爭動盪而緊張擔憂,也為著過去的錯失而惆悵懊惱,把所有的專注放在「未來」或「過去」,卻忽略了「當下」身心的需要,往往直至身心俱疲後,才發現在繁忙生活中滋潤身心靈的重要性。


然而,要活在當下,知易行難,我們很多時已慣性忽視自己當前 內心的需要。學習靜觀,就是建立與在此時此刻的連繫及察覺,以一顆慈心如實地覺察及接納自己當前的情緒、想法身體感覺。實踐靜觀是需要透過練習一點一滴慢慢培養而來的。靜觀可包括靜觀呼吸、身體掃描、靜坐靜觀伸展練習,我們也可以把靜觀態度融入日常生活中,包括進行靜觀步行飲食等。今次讓我們 由注意自己的呼吸及身體掃描練習開始。


進行靜觀呼吸前,我們可以找一個舒適的位置安座,慢慢將注意力放到呼吸上,留意呼吸的一起一伏,不需要控制呼吸,也不需要刻意地調節快慢,只要順其自然,留心吸氣時肚皮脹起,呼氣時肚皮下降的感覺,然後藉著呼吸的流動將注意力帶進身體的各個部位,將呼吸慢慢地擴展到整個身體,帶著好奇開放的態度,觀察自己整個身體,對當刻的各種情緒、想法身體的感覺,不強求需要達到某種狀態,只需覺察經驗的本質,保持耐心,如實地接納當刻的感覺。進行身體掃描練習時,我們可以將注意力由腳至頭慢慢如掃描般移動,例如胸口、喉嚨胃部等,細心留意體驗身體不同部分的感覺,並放鬆繃緊了的肌肉,我們在過程中如果察覺到自己分心,只需要溫柔地提醒自己把注意帶回就可以了。


藉著對自己每一刻的思緒、情緒及身體感覺培養更多的連繫,就可以讓自己處理問題時有更多自由及選擇,不再是無意識及情緒主導地回應,靜觀練習有助我們提升對身體反應的覺察,讓我們進一步察覺自己的思想的慣性反應,從而在遇到困難時可以更冷靜理性地面對。


臨床心理學家

陸詠詩博士


聲明:

  1. 以上文章版權為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有限公司所有,歡迎轉載,但請必須註明出處。未經本院同意,不得剪輯、擅自更改或作出商業性的公開展示。

  2. 文章只作參考用途,家長/讀者宜因應兒童的個別發展情況及按需要應用,本院在任何情況下,均不會就因依賴文章資料或錯誤使用資料而直接、間接或相應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傷而負責。


94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「玩」出親子好關係

經常遇到很多家長會向我提問:如何與子女建立親密的關係。我總會回答:只要懂得和孩子「玩」,就能「玩」出親子「好」關係。回想一下,昨天你陪伴孩子「玩」的時間,算得上是有「質素」的親子時間嗎?你在陪「玩」的過程中又是甚麼角色呢?我們作為家長,「陪玩」也有些忌諱: 忌說教...

爸爸媽媽齊來學習如何應付教室新常態

「阿仔成日坐係電腦前,究竟佢係打緊機定上緊堂?」作為父母的你,會否有出現這樣的疑問? 以網上形式授課,已經成為學習的大趨勢,也是教育路上的新方向,面對學習模式的改變,老師、孩子、家長都不斷摸索,適應及學習。網上學習有別於以往傳統被動的學習模式,網課要求孩子更多的參與及自律,...

父母如何在逆「疫」境中培養正向思維

不知不覺疫情已經持續了超過年半,我們安穩常規生活有不少的轉變及挑戰: 由辦公室到在家工作,由充實的學校生活至視像模式學習,家長及孩子都面對著不斷適應轉變所帶來的壓力。 停課期間父母與孩子全天候的相處,隨之而來往往並不是親子親密時間,而是自責、煩躁及沮喪的情緒,既要惆悵每日孩...

Kommentare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