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歲的浩浩是個不折不扣的「緊張大師」,遇見轉變會顯得誠惶誠恐。浩浩自上幼兒園後,每天返學便成為父母一場又一場的噩夢,浩浩會因抗拒上學而哭鬧及亂發脾氣,投訴頭痛肚痛,而且有層出不窮的恐懼擔憂,這一刻正擔心父母忘記接放學,父母協助平復情緒後,那一刻又開始擔憂上學期間沒有同學與他玩耍,父母對於浩浩的「每事問」都顯得束手無策。事實上,孩子年齡越小就越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的擔心不安,不少焦慮表現甚至容易因被誤當為「反叛頑皮」及「壞脾氣」而被忽略。
其實,「憂慮」對我們及孩子有重要及建設性的意義,它使我們為預期的危機作計劃部署。但若這些防衛能力被「濫用」,孩子無時無刻都為危機擔驚受怕的話,則會產生不少情緒問題。要妥善處理「緊張大師」的情緒,培養孩子的安全感,一個具信任、接納和關懷的親子關係往往是重要的關鍵,父母亦不妨嘗試以下的建議:
解讀孩子情緒
- 多留意孩子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,直接描述孩子感受,例:「剛才老師告訴你下次上堂表演,我睇到你鄒晒眉頭,你係唔係好擔心呢?」。
- 利用「天氣報告」圖卡引導孩子認識和紓發負面情緒,例:「雷暴」代表「驚」;「嚴寒」代表「很不開心,什麼都不想做」;「大暴風」代表「心情很亂,什麼都忘記」,讓孩子明白天氣變化就如情緒,在雷暴下雨天,我們可以撐起雨傘擋雨,孩子同樣可以用辦法紓緩處理情緒。
鼓勵駕御情緒
父母「說出」孩子感受並不等同「認同」孩子的行動,因此不應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,如果孩子曾被其他同學欺負,因此擔心下次參與集體遊戲,父母不妨與孩子一起思考解決方法,協助孩子建立信心駕御情緒,而非受情緒所控制,父母亦可嘗試教導孩子學習簡單呼吸法鬆弛自己,減少累積緊張情緒。
事實上,父母也會有自己的擔心恐懼,所謂「身教重於言教」,父母要是能把握日常生活中的機會,示範如何積極面對及處理對自己的負面情緒,這正是給孩子最好的「身教」。
聖基道專業團隊撰寫
聲明:
以上文章版權為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有限公司所有,歡迎轉載,但請必須註明出處。未經本院同意,不得剪輯、擅自更改或作出商業性的公開展示。
文章只作參考用途,家長/讀者宜因應兒童的個別發展情況及按需要應用,本院在任何情況下,均不會就因依賴文章資料或錯誤使用資料而直接、間接或相應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傷而負責。
Commentair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