銘銘的媽媽訴說銘銘是一個喜歡惹人生氣的孩子,例如他吃飯時會刻意用吃過的筷子翻動整盆菜,倒盡大家的胃口;當媽媽叫他收拾玩具時,他會刻意當著媽媽面前將玩具四處丟。
故意唱反調、不服從指令或以發脾氣達到目的等等情況,並不是兒童的天性,當中必然有特別的因由,例如弟妹出生覺得自己被忽略了,因此刻意引人注意;也可能家庭管教太嚴厲,孩子以挑釁性行為作出對抗;又或家長太寵溺,令孩子無限擴張自己的權力而產生不恰當行為等等。以上不同的情況,處理方法絶不一樣,當家長面對孩子挑釁性行為的時候,宜嘗試了解其背後原因,並對症下藥,才能解決問題。
一般而言,父母在處理孩子挑釁行為的時候,首要保持冷靜,被激怒而失去理智的父母,往往容易示範理虧的行為或以體罸孩子作結,既令孩子模仿以發脾氣或暴力的方法解決問題,也易令孩子因受到壓抑而引申出愈來愈嚴重的反叛行為,造成惡性循環。家長在訓斥孩子時,宜以堅定和平穩的語氣,清晰地告訴孩子有哪些事情可以讓他們自由做,哪些事情不能做,讓孩子感到自己有選擇餘地之餘,也能明白父母的底線和要求。
若孩子企圖透過發脾氣、甚至打人去達到自己的目的,父母宜向孩子表示明白他們此刻的情緒,以簡單的指令請他冷靜,並按情況處以抱緊孩子、讓孩子在房間獨處或家長離開一下等不同方法,讓孩子有冷靜的空間。待孩子冷靜下來後,父母可視乎其理解能力而與他們一起對問題展開討論,討論的方向宜多探討孩子為何這樣做,抽絲剥繭地尋求問題極致的根源,共同決定未來處理同一問題的方法。
世上並沒有頑皮的孩子,頑皮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沒被滿足的需要。故此,父母的焦點應該放在挑釁性行為的背後原因,而非行為的本身,只要父母能夠探索到兩者的箇中關係,並加以恰當處理,問題將有機會迎刃而解。
聖基道專業團隊撰寫
聲明:
以上文章版權為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有限公司所有,歡迎轉載,但請必須註明出處。未經本院同意,不得剪輯、擅自更改或作出商業性的公開展示。
文章只作參考用途,家長/讀者宜因應兒童的個別發展情況及按需要應用,本院在任何情況下,均不會就因依賴文章資料或錯誤使用資料而直接、間接或相應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傷而負責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