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4a9674_f7339901247a4d9dafa303e8da335889~mv2_d_3000_2251_s_2.jpg/v1/fill/w_980,h_735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uto/4a9674_f7339901247a4d9dafa303e8da335889~mv2_d_3000_2251_s_2.jpg)
剛上小學的文仔,不論在學習、自理、及體能活動的表現均比不上同學,別人都說文仔「論論盡盡」、「笨手笨腳」,他走路時總是很容易跌倒,常不小心碰撞到別人;吃飯時總是弄得飯桌髒兮兮或倒翻水杯,而且學了很久都不能好好運用筷子;處理穿衣、扣鈕、綁鞋帶和整理衣衫時總感到吃力,仍需別人協助才能做好。他最不喜歡體能活動,打球、踏單車、跑步及蹦蹦跳跳等,他全都不愛做,當要學習新的體能活動時,也總是未能掌握。
媽媽認為當文仔長大後,問題自然會改善,於是帶文仔參加各類體能課外活動,學體操、打羽毛球,希望文仔可以變得靈活一點;於日常生活上,媽媽更事事代勞,快手快腳協助文仔完成各種自理項目。
但可惜隨著年紀增長,文仔在學習、自理、活動參與及身體動作協調仍出現各種各樣的困難,更因此而變得被動、自卑、孤單,甚至引發了情緒及社交上的問題。
文仔經兒童成長發展評估後,發現患有動作協調障礙,其動作協調發展與其年齡及智能發展並不相符,而且這些表徵問題亦不會隨著成長過程而消失。事實上,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的兒童,長大後亦有可能難於掌握進階之體能活動技巧,因而影響社交及就業的安排,有些更因為逃避參與和體能有關之活動,導致身體肥胖,引發其他健康問題。有些問題較輕微的個案,可能會隨著兒童成長而改善,他們如能接受適當的訓練,動作表現大多可以提升至合符其年齡的水平。
此外,研究顯示患有動作協調障礙的兒童當中,有百分之二十至五十兼患專注力失調、過度活躍症或特殊學習障礙等,所以,如懷疑子女有動作協調等問題,家長不宜丟以輕心,應盡早徵詢兒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專業意見,把握訓練的黃金期,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及訓練。
聖基道專業團隊撰寫
聲明:
以上文章版權為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有限公司所有,歡迎轉載,但請必須註明出處。未經本院同意,不得剪輯、擅自更改或作出商業性的公開展示。
文章只作參考用途,家長/讀者宜因應兒童的個別發展情況及按需要應用,本院在任何情況下,均不會就因依賴文章資料或錯誤使用資料而直接、間接或相應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傷而負責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