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聖基道專業團隊

培養孩子的多元智能

已更新:2018年1月8日


週末下午,地鐵車廂內遇上舊友,她拖着唸幼稚園的女兒,神色匆匆地趕着去上芭蕾舞班。原來女兒早上剛上完某大琴行的音樂班,現在要上芭蕾舞,接着是英語拼音班……舊友數算着忙碌的日程。我問了一句:「囡囡辛苦嗎?」舊友忙說:「她好喜歡啊!現在要多元智能嘛,個個孩子都如是!」說罷她倆匆匆下車。


我同意舊友後一截的話,現在大部份孩子的學習日程都是這樣。但是,要培養孩子的多元智能,就是把他們擠上不同的興趣班嗎?


多元智能是近代心理學家豪爾‧迦納 (Howard Gardner) 教授在1983年提出的概念。他打破了傳統以智商 (IQ) 去判定人的智慧的觀念,提出每個人都具備八大智能,包括語文、邏輯數學、肢體動覺、自然觀察、人際、內省、視覺空間及音樂智能,如果得到適當的培育和指導,大多數人的智能都可以發展到一定水平。然而每個人對某些智能都有潛藏的優勢。教師、父母可以幫助兒童運用較有優勢的智能去發展其他智能,讓孩子得到最大的發展。例如大家都聽過有些人對圖像特別敏感 (視覺空間智能),所以運用圖像去記憶文字特別有效。


要培養幼兒的多元智能,不是硬把孩子送到興趣班,反而是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,給予他們充足的探索機會,讓他們得到不同的刺激。以下我舉些日常生活例子給父母作參考:


數學邏輯智能:幼兒可以由數數開始,吃提子、藍莓時,一邊數、一邊吃,到初小時,可加入簡單的加、減數,也蠻有趣的!另外,讓孩子看日曆,在日曆上與孩子寫下重要事項,例如歸還圖書日期等,既可培養孩子對日期的敏銳度,也可認識年、月、日。


視覺空間智能:在家可添置刺激視覺的設施,例如彩色膠地墊,圖案鮮明的兒童座椅、床、傢具、小盆栽、擺設、掛畫等。另外,也可在家裝上大白板或大畫紙,讓孩子可以自由繪畫;亦可把孩子的作品貼在家中,替他們開設自己的畫廊。節日前與孩子一起佈置家居、換季執拾衣物、在商場看地圖,都是很好的日常活動。


語文智能:讓孩子多聽、多講、多看。幼兒期的孩子表達詞彙有時不大豐富,父母需要多點耐性聆聽年幼孩子講述他的事情或意見。親子伴讀也是非常好的活動,伴讀時父母不要老教導和糾正孩子的讀音,讓閱讀變成戰場。


肢體動覺智能:幼兒都愛跑跑跳跳,經常帶他們往公園攀爬玩耍,在安全的環境下讓他們自由活動,不要設定太多限制。想小肌肉發展得好,可多玩泥膠、串珠、砌圖、砌積木;與孩子一起製作小食如曲奇、湯圓、壽司,也是很好的活動。


自然觀察智能:多帶孩子到戶外走走,到家樂徑拾樹葉、看蝴蝶、玩怕羞草,到沙灘堆沙、看浪,好高興啊!在家又可與小朋友種植小盆栽、飼養觀賞魚、烏龜,然後觀察它/牠們的生長,都能讓孩子更認識大自然。


人際智能:想提昇孩子的人際智能,莫過於父母的身教。父母若能樹立一個與人交往的好榜樣,例如與人交談時有基本禮貌、有眼神接觸、懂得聆聽等,孩子也自然會模仿。


內省智能:內省智能高的孩子會懂得自我反省,從而了解和改善自己。父母在日常生活,可多與孩子傾談分享,多用問題引導孩子思考,而不是單單說教;亦可與孩子一同翻看舊相簿,比較各人外表及性格上的變化。


音樂智能:父母在家中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、帶孩子到戶外欣賞大自然的聲音,好像流水聲、風聲、雨聲、雀聲,都能刺激孩子的音樂智能。至於學習樂器,當然是更直接的方法;不過,父母切勿把學習樂器變成另一個戰場,最重要是孩子享受學習過程。若孩子只為了應付父母的威迫利誘才去學習樂器,便適得其反了。


要培養孩子的多元智能,不是硬牽着他們參加興趣班,反而在日常生活、家中也有很多有趣、便宜的方法能培育孩子。只要父母多點心思,抓着日常生活中的機會與孩子相處,既不花錢,也可增進感情,多好啊!


聲明:

  1. 以上文章版權為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有限公司所有,歡迎轉載,但請必須註明出處。未經本院同意,不得剪輯、擅自更改或作出商業性的公開展示。

  2. 文章只作參考用途,家長/讀者宜因應兒童的個別發展情況及按需要應用,本院在任何情況下,均不會就因依賴文章資料或錯誤使用資料而直接、間接或相應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傷而負責。

52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