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作家相片聖基道專業團隊

孩子有社交恐懼症,怎麼辦?

已更新:2020年11月2日


「她只不過怕羞,不喜歡接觸陌生人,又怎算病呢?」父母對於晴晴被診斷患上「社交恐懼症」,感到大惑不解之餘,亦開始憂心忡忡。讀初小的晴晴可與父母或其他大人相處合宜,但是每當面對其他的社交情境,她容易顯得焦慮及恐懼,每天早上由踏出家門後碰見鄰居時緊摟母親褲腳,以至返學路程中遇見陌生人搭訕時驚慌失控嚎哭,返學後晴晴與同學相處時同樣表現焦慮,對父母來說,每天與睛睛外出就如上「戰場」,不同的社交情境對晴晴來說也如赴「刑場」。


「社交恐懼症」不等於「自閉症」

與自閉症孩子不同,社交恐懼症的孩子在熟悉的社交環境中,往往能表現合宜,儘管孩子渴望與人建立親密的關係,卻往往礙於負面的想法,因此設法避免社交接觸,社交恐懼症不單會為孩子帶來情緒困擾,也會嚴重地影響日常生活、學習及人際關係。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孩子普遍出現以下徵狀,並持續出現六個月或更長時間:


行為/情緒方面:

  1. 面對社交情境,經常表現焦慮,包括: 哭鬧、發脾氣及驚呆等;

  2. 避免與別人眼神接觸

  3. 社交退縮;

思想方面:

  1. 高估社交危險及過份擔心:

孩子容易傾向用負面角度理解社交場合,因此往往高估了社交危險,這些場合也變成危機處處。孩子往往未必能夠意識到恐懼是不合理的,例如:晴晴總覺得同學會嘲笑她,因為擔心及想表現得好,晴晴愈注意自己的表現,便愈無法集中與同學相處,社交表現更容易出岔子,於是更緊張,甚至產生因焦慮而引起的身體反應,包括: 心跳快、發抖及冒汗等,形成惡性循環。


治療歷程:家人接納支持最重要

社交恐懼症的治療主要包括認知行為治療及藥物治療兩部份,透過與孩子學習鬆弛方法處理焦慮反應,重整錯誤想法,逐步讓孩子面對引起焦慮的社交場合。患上社交恐懼症的孩子,在日常生活中默默承受著無時無刻的焦慮恐懼感覺,人際關係處處觸礁,自尊感也變得低落。在治療的過程中,家人若能給予接納、支持及鼓勵,將是孩子邁向康復之路的重要良方。


聖基道專業團隊撰寫


聲明:

  1. 以上文章版權為聖公會聖基道兒童院有限公司所有,歡迎轉載,但請必須註明出處。未經本院同意,不得剪輯、擅自更改或作出商業性的公開展示。

  2. 文章只作參考用途,家長/讀者宜因應兒童的個別發展情況及按需要應用,本院在任何情況下,均不會就因依賴文章資料或錯誤使用資料而直接、間接或相應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傷而負責。

34 次查看0 則留言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